返回網站

害羞不是缺點!教你理解孩子內心的5個小秘密

尊重每個孩子的步調,讓害羞成為成長路上的力量!

2025年3月21日

害羞,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

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?
孩子在家裡活潑外向,一到陌生環境卻低頭不語、緊張扭捏?
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害羞,常常擔心:「這樣是不是不好?」「是不是應該要改掉?」

其實,根據美國心理學會(APA)與心理學家Bernardo J. Carducci的研究,
害羞並不是缺點,而是人類自然的一種社交反應。

理解害羞,尊重害羞,是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第一步。
讓我們一起從5個「小秘密」開始,重新看見孩子害羞背後的豐富世界。

秘密1|害羞是自然的社交情緒,不是病態

害羞是一種「正常的社交適應策略」。
尤其在3~7歲之間,孩子進入擴展社交圈的階段,
害羞有助於他們在新環境中觀察、適應,避免過度衝動或危險。

除非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(如極端社交迴避),
一般的害羞不需要被「矯正」,而是應該被理解與溫柔引導。

秘密2|害羞的孩子,其實觀察力特別細膩

害羞的孩子往往對環境與人際訊息非常敏感,
他們需要更多時間觀察、理解後,才會選擇開口或行動。

這種細膩的觀察力,未來能成為溝通、同理、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。
給予孩子時間與空間,是幫助他們從「觀察者」慢慢走向「參與者」的關鍵。

秘密3|害羞與社交恐懼症不同

很多人誤以為「害羞」就是「社交恐懼症」。
但兩者有本質上的差異:

害羞是面對新環境時的短暫緊張與保留

  • 社交恐懼症則是深層、持續、影響生活的恐懼與逃避
  • 如果孩子只是剛開始時有些靦腆,
    但在熟悉後能自然互動,這屬於健康範圍內的害羞。
    不用過度標籤或焦慮。

秘密4|過度催促,反而讓害羞加劇

當孩子在新場合害羞時,家長常急著說:「快打招呼啊!」「別那麼害羞!」

但這樣的催促,會讓孩子感覺自己「做錯了」、進一步強化焦慮。
正確的做法是:

給孩子一點時間適應

  • 用肯定的語氣說:「沒關係,你慢慢來」
  • 在孩子主動開口時,給予正面回應與支持
  • 這種尊重節奏的陪伴,才能讓孩子逐步建立社交自信。

秘密5|害羞的孩子也能發展出強大的社交能力

害羞不是阻礙,而是另一種成長的起點。
許多研究顯示,隨著年齡與經驗累積,害羞的孩子能夠:逐漸提升自我表達能力

  • 形成更深刻的友誼與人際連結
  • 在需要傾聽、同理的職業(如老師、醫生、心理師)上展現優勢
  • 父母與教育者要做的,是陪伴、尊重、鼓勵,
    讓孩子知道,內向與外向沒有對錯,
    每一種氣質都有成為自己優勢的可能。

害羞,是孩子心靈的柔軟力量

當我們理解害羞,接納害羞,
孩子才能在自己的節奏裡,慢慢長出自信與力量。

不要急於推開害羞,
而是陪孩子一起,用溫柔的步伐走向世界。

因為,害羞不是阻礙,而是一種深刻而美麗的成長方式。

參考資料: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- Speaking of Psychology: Why are some kids shy? With Koraly Pérez-Edgar, PhD

#兒童美語 #兒童英語 #幼兒英語 #幼兒教育
#劍橋英檢系統 #英中外師 #糖果樹美語
#台北市 #松山區 #民族國小 #民權國小 #民生國小 #長春國小 #五常國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