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飲食影響語言學習?3 個從生活出發的營養與專注力策略

2025年6月20日

當孩子在課堂上常常「心不在焉」、總是「坐不住」,許多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注意力不足、學習動機不夠。但我們常忽略了一件事:孩子吃進什麼,也會影響他能不能專心學、開口說。

來自《Parenting Premium》的健康育兒報導指出,學齡前孩子的飲食習慣,對大腦活力、專注力與語言學習效率有直接關聯。而 Harvard Center on the Developing Child 的多項研究也顯示,大腦語言區在孩童階段高度活躍,所需能量與營養更需穩定供應,詳見 “Brain Architecture and Nutrition” 專題。

那麼,家長到底該從哪裡開始做調整?以下三個「既實用又親子友善」的方向,讓語言學習與飲食支持彼此加乘。

用一頓早餐,換孩子一整天的學習力

不吃早餐會怎樣?除了肚子餓,孩子可能也錯過了最黃金的語言輸入時間。

早晨是孩子語言吸收力最強的時段。如果大腦還在「等燃料」,他可能聽得到老師的指令,卻無法快速理解或開口回應。

【推薦早餐組合】:

  • 全穀麵包+水煮蛋+香蕉
  • 燕麥+優格+堅果(避開過敏源)
  • 米飯+豆腐+蔬菜條(熱食型孩子最愛)

這些組合能穩定血糖、延長注意力維持時間,也能避免上午「飢餓發脾氣」干擾學習狀態。

結合語言遊戲的親子料理時間

與其要求孩子死背食物單字,不如讓他邊做邊說。你會發現「language in action」的效果遠超想像。

一張簡單的「美語食譜卡」,就能轉換成一堂活潑的家庭語言課。舉例來說:

主題:水果優格杯
任務卡句型:

  • “I put the yogurt in.”
  • “Let’s add some strawberries.”
  • “It’s sweet and cold!”

不僅提升孩子的語彙與句型熟練度,也讓他們有參與感與完成感,是營養+語言+情緒連結的三贏互動。

餐桌上的語言,是情緒最放鬆的學習場景

你有發現嗎?吃飯時的孩子,通常最願意說話。

無壓力、低刺激的用餐情境,是孩子自然開口的好時機。特別是在晚餐時段,如果我們能稍微刻意引導話題,常常就能引出許多句型練習的機會。

【實用提問技巧】:

  • “What was your favorite part of today’s class?”
  • “Can you tell me one thing you did in English today?”
  • “Which food do you like more: apples or bananas?”

這些句型不需正確答案,而是引導孩子敘述、選擇、比較,在聊天中累積語言思考能力。

語言能力的培養不是孤立的訓練,而是生活中每一餐、每一段對話的累積。我們希望透過這些生活中的小設計,讓孩子能在穩定健康的狀態下,自然說出每一句「想說的美語」。